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29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1页1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29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考向29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一、(2022·重庆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咏梅花二首
王初
其一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其二
青帝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第一句用写实手法,描写春天来临之际,梅花逢雪后银装素裹的美丽形象。
B.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
C.其二第一、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
D.两首诗诗句朴素流畅,都是“以我观物”,使得春日梅花有“我”的主观色彩。
2.两首诗的三、四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修辞在两首诗中又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C
2.(1)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一第三句说梅花“有情应怅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其二第三句、第四句说梅花等待春天的消息,春天来了“已断肠”,把梅花当作人来写
(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在春天来临之际就要凋零的伤感。
不同点:其一“若遣”是作者假设梅花“有情”后的“怅望”;其二“拟待”是直接以人格化来写梅花,“已断肠”又比“怅望”加深了哀怨的程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错误。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时梅花尚有悠远的芳香,残花和残雪交相辉映,“远芳”指梅花芳香悠远,两个“残”字描写的是梅花凋零和雪将要融化的状态。这两句没有描写梅花开放环境的恶劣,也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其一:第三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若遣有情应怅望”,“怅望”用在梅花上,写出梅花之“惆怅”,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情感。梅花怅望,是因为雪已是残雪,季节已经到了春天,梅花面临凋谢零落的命运。
其二:第三和第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在冰封大地的冬日,梅花期待春天的消息,等到春风吹绿大地,梅花将伴着残雪被远远抛在春天的后面,见到春风已到的消息,梅花已经“断肠”,赋予了梅花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了梅花面临凋零的伤感之情。
这两首诗,诗人“以我观物”,使梅花带有“我”的主观情感。第一首,写春日梅花“应怅望”,是一种假设;第二首写其“已断肠”,运用拟人修辞,加深了哀伤的程度。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在春天来临之际就要凋零的伤感。
二、(2022·湖南郴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 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胜利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4.这首诗的首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方面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3.B
4.①拟人。“燕语”赋予春天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
②对比。“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③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④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疆,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 “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表述有误。“家住秦城邻汉苑”,这里的秦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