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2页16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考向30 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
一、(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二、(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①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②。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③,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④。
【注】①此词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②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③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④菱花缺:指南朝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词人在此句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词人用一“捱”字,生动刻画被因中度日如年的感受。
B.“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词人运用虚写手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C.上片后两句中词人叙写自己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D.古代诗歌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此词就是蕴含此意。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本词豪放的词风,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
4.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3.D
4.①“曲池合,高台灭”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破亡的痛惜;
②“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妾身元是分明月”抒发了词人对祖国不渝的忠贞;
③“世态便如翻覆雨”“笑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