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秘籍03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14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秘籍03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秘籍03 文言文阅读抢分秘籍
(新高考1、2卷)
选材
特点
2021年新高考I卷《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政论性文体。2021 年新高考Ⅱ卷)《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人物传记;2022年新高考I卷《战国策·魏策三》人物传记,2022新高考Ⅱ卷《东观汉记》卷十,选材回归史传文字,2022年教育部四省联考首次出现了双文本,也是一个导向,引起重视。
题型
特点
三道选择题和一道翻译题,选择题分别为断句、古代文化知识、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突出了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古代文化知识以及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其中断句有可能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如四省联考的断句题考查形式。与全国甲乙两套试卷相比,多了一道主观题。
分析
预测
(1)体现出命题理念:重视基础,追求语文知识、 能力与素养的融会贯通;(2)连接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水平:体现教考融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传统题型,基本稳定。概括分析题,因文体发生变化,而由原来的对特定人物的“概括+分析” 模式,转为“以事件或观点为基点展开”的叙述模式,概括性更强。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题(即内容概括和分析这一道选择题),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做标记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
【复****技巧】
1.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2.注重积累,识记文言实词、虚词、文化常识等相关基础知识。
3. 注意在平时的训练中多积累、多思考,以增强语感。
【答题技巧】
一、文言文断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6.语法判断法,可依据语法进行判断。
二、古文化常识题解题“3技法”
2022年起国考四套试卷的文化常识题均与教材关联,将纯常识题与教材实词虚词判断相结合,实现教考衔接,解题应高度关注题中出现的教材句子里的词语正误,往往设题点在对教材实词或虚词的判断。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
联想教材所学知识。
剖析词语巧推断
2.结合语境深推断
3.遇生判对灵活断。如果出现较生疏的古代文化知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三、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经常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角度进行设误,“比对分析法”是解答此类试题最有效的方法。
(一)比对角度
1.比对时间、地点
2.比对人物
3.比对关键词语
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5.比对关系
四、文言文翻译题
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1.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句句通顺。
2.翻译找准“四大”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句意
3.注意译准“4种特殊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多义词
4.注意译准“5类句式”: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固定句
5.熟悉“4类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2022年新高考2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