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练4:表现手法比较+创作风格比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4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练4:表现手法比较+创作风格比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与默写专题练习.docx
文档介绍:
专练4:表现手法比较+分析
练****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怀素草书歌(节选)
李白
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比较自由。
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
C.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己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
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
★★(比较阅读题型)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构想出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
B.颔联写昭君其人,诗人用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营造出了悲凉萧瑟的氛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C.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
D.尾联用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写出了昭君的“怨恨”,这“怨恨”中包含着“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
★★(比较阅读题型)16.本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使用相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不同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一、参考答案
15.D. “最后两句写……家家都请怀素题字”理解错误。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哪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这是名门大家,而非“家家”,“家家”不合情理。
16.①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②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③喜欢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佐证本诗是李白所作。
二、参考答案
15.A(A 项中的“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错,应该是侧面烘托。)
16.手法:两首诗都用了怀古伤今的手法。(2 分)
情感:①杜诗借昭君有才貌不被赏识,以及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1 分)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和爱国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1 分)
②苏词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周瑜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1 分)反衬自己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忧愤及旷达洒脱的豪情。(1 分)
练****二
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卢溪别人  
王昌龄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注]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金陵:唐代称润州为金陵。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标题“别”“送”看,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B.王诗后两句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点明自己的行迹。
C.刘诗首句“鼓鼙”一词原指军乐,后借指征战;同时呼应了题目“行营”二字。
D.刘诗第二句点明友人此行的目的地是金陵,并以浮云喻指启程漂泊的友人。
★★(比较阅读题型)16.这两首诗都写了送别之情,请赏析它们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6分)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长洲①怀古
(唐)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苹藻②,风静寒塘花正开。
[注释]①长洲:苏州古称。②苹藻: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了莽原上野火烧尽草木,留下一片灰烬,显得荒凉空旷,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
B.颔联写到千年过去,吴王已经不在,只有潮水伴着明月自来自往,历史变幻之感油然而生。
C.鸟儿的影子在江树中忽隐忽现,猿猴哀鸣声彻云霄,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D.诗人傍晚时分行经长洲,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