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题07 文言文内容概述(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题07 文言文内容概述(导学案)-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通关宝典(新高考版).docx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文言文内容概述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真题演练】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方法指导】
解题步骤一:
内容概述题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按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且选项中的“人名、官名、地名”为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一致的信息,可帮助快速定位选项信息于文中位置。
解题步骤二:
每个选项都是对主要人物行为进行概述,让考生判断是否符合文意。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错一点,故在比对时,可拆分选项,与原文信息逐点对比。
且可关注“人物、时间、地点、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常见设误角度。
1.从人物角度设误
文言文阅读所选的材料大都是记叙性的文章,除全文记叙的中心人物外,还会涉及另一些人物。因此命题者往往将“彼”偷换成“此”,造成张冠李戴的错误;同时还会设置无中生有的陷阱,即文中的人物并无此思想行为,而选项中却设置成有此思想行为。
例:(2022新高考卷Ⅱ)原文: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
T12-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属。
1.选项中错误的信息:
2.从时间角度设误
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弄错。因此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
例:(2020全国卷Ⅰ)原文: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T12-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积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2.选项中错误的信息:
3.从地点角度设误
命题者故意将这一地点发生的事情换成另一地点。所以要注意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