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9页17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
一、(2022·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
1.B项, “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二、(2022·湖北麻城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画像(节选)
王安石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注】①不见收:不被录用。②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
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
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
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好从之而游。
4.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
【答案】3.C
4.①命运穷苦:不被国家重用,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妻亡子死,历经战乱。②忧国忧民: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C.“诗人……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错误,诗中“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写的是杜甫。选项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写可怜杜甫的命运,颠沛流离,不被国家重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写生活艰难,忍饥挨饿;“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写妻亡子死,历经战乱。诗歌前三联体现了杜甫命运的穷苦。“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作者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作者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这两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2022·山东潍坊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