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诗表现手法.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2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古诗表现手法.docx
文档介绍:
古诗鉴赏:古诗表现手法
【考点阐释】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 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之间有交集。
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对比、衬托、联想想象、用典等。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它往往使感情抒发得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它有三种形式:
①寄情(融情)于景: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
②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交互共生、相映成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触景生情(缘景明情):从景入手,借写景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最后点明作者的思想。
判定这种手法要注意三点:
一是所写景物须为实景,如果写虚景,一般叫想象。
二是当情景一致时才叫“借景抒情”,当用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情时,一般不叫“借景抒情”,而叫“乐景写哀”或“哀景写乐”或者干脆叫“反衬”。
三是“借景抒情”虽有三种形式,那是专业视角,在平时的赏析、考试中统称“借景抒情”。
赏析时应注意区分用何景抒何情,可用“借对……景物(抓住特点)的描写抒发了……的感情,……景物与……感情相交融”的句式。
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思考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借景抒情。词人借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登赏心亭北望而产生的无法收复失地的怅恨、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无人理解的孤独感。
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从而收到情蕴物中、物涵情志的艺术效果。也可叫作象征。
赏析时,应指出物自身的特点与作者情感之间的联系,可用“作者借……(物品)的……(特点)表达了自已的情感”的句式。
该词是一首咏梅晓志之作。想一想作品描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表明了怎样的君子人格。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特点:独立荒野、无人赏识、争春无意、成泥作尘、香犹如故。
君子人格:不屑媚俗邀宠、性格傲岸,即便处境艰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坚持气节、操守。
【借景抒情 VS 托物言志】
两者都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描写的“事物”往往是一个“事物”,且会被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即便有多个“事物”,也有主次之分。作者借助这一“事物”的某些特性表达有关意志、节操、品德方面的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作者所托的“物”要和某些“志”有相似点。
借景抒情:所描写的“事物”则不止一个,同时它是通过对诸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草木山石等景物的描写,用景物寄托、暗示感情。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往往是单一角度或单层次的,有的甚至将几种景物融合在一个画面中。
AC
下列诗歌中没有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两项是( )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