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湖分布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湖所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
①温带荒漠带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热带荒漠带 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乙湖周围的地带性土壤是( )
A.黑土 B.荒漠土
C.红壤 D.紫色土
3.目前甲湖正不断萎缩,可能引起( )
A.农业生产条件优化 B.气候更加干旱
C.洪涝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1~3.解析 根据经纬网和湖的形状可以判断甲湖是位于中亚的咸海,乙湖是我国湖南的洞庭湖。咸海周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洞庭湖周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A 2.C 3.B
如图表示的是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5.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4~5.解析 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的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区;①为5 000米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 4.A 5.A
读下面四幅图,完成6~7题。
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7.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
A.长沙 B.宜昌
C.济南 D.合肥
6~7.解析 第6题,据图分析,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轴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很少,10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很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故选项A正确。第7题,图中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选项中长沙、宜昌、合肥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济南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6.A 7.C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8~10题。
8.与自然带A形成无关的是( )
A.受暖流影响 B.受赤道低压控制
C.受地形抬升影响 D.受东南信风影响
9.自然带A→B→C的更替表现为(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0.与图中降水特征相同的点是( )
A.B点 B.C点
C.D点 D.F点
8~10.解析 第8题,A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此处纬度较高,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如洋流、坡向等,与受赤道低压控制无关。第9题,A→B→C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再到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第10题,图中降水特征表现为降水集中,且集中于南半球冬季,四点中的F点为地中海气候,最符合题意。
答案 8.B 9.A 10.D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垂直带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地处北方半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11~12.解析 第11题,从图中看出,该山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山体相对高度大,因而带谱比西坡、北坡复杂,故选项①正确;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干燥,故选项②错误;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因为北坡是阴坡,气温低,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