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物理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51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物理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docx
文档介绍: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1)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2.实验原理
(1)控制变量法
①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②保持合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求加速度
a=或a=。
3.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
4.实验步骤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按照如图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施加牵引力)。
图1
(3)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
小车能匀速下滑。
(4)操作:①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
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
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④描点作图,作a-F的图像。
⑤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a-图像。
1.注意事项
(1)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适当垫高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
(2)不用重复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
(3)实验条件:m≫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2.误差分析
(1)实验原理不完善: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2)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3.数据处理
(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2021·1月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2)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把左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载有砝码的木块右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左端连接细线,细线绕过定滑轮挂有槽码,木块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通过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并测出木块与砝码的总质量M,槽码的总质量m,计算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改变M和m进行多次实验。
图2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_。
①释放木块
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③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④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⑤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固定在木块上
(2)实验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3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则木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2。
图3
(3)甲同学测得的数据见下表:
M/kg
0.700
0.600
0.500
0.400
0.300
f/N
2.48
2.18
1.80
1.50
1.16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方格纸上作出f-M图像。
图4
(4)已知重力加速度g=9.80 m/s2,可求得该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5)乙同学用(3)问表中的数据逐一计算出每次测量的μ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他发现该值比甲同学在(4)问中得出的μ值大。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果更准确,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⑤④②① (2)0.23 (3)见解析图 
(4)0.33(0.32~0.34) (5)见解析
解析 (1)实验时,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接着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固定在木块上,然后把细线拴在木块上,使细线跨过定滑轮并挂上槽码,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接着释放木块。最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故正确顺序是③⑤④②①。
(2)如图所示
每四个点选用一个计数点,标上字母。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 s×4=0.08 s,用刻度尺测得C、E两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OC=1.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