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9章 实验九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1.51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9章 实验九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docx
文档介绍:
实验九 测量金属的电阻率
目标要求 1.熟悉“测量金属的电阻率”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2.掌握测电阻率的电路图及误差分析.
实验技能储备
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由R=ρ得ρ==,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直径d和金属丝的电阻R,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过程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左(填“左”或“右”)端.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l、d值,代入公式ρ=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4.求R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1)用R=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I图线的斜率求出.
5.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
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3)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4)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5)若采用图象法求电阻阻值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通过较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应舍去.
6.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读数等人为因素带来误差.
(2)测量电路中电流表及电压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因为电流表外接,所以R测<R真,由R=ρ,知ρ测<ρ真.
(3)通电电流过大,时间过长,致使金属丝发热,电阻率随之变化带来误差.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2022·安徽省高三模拟)某同学在一次“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米尺测量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阻值大约为6 Ω),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金属丝外,还有如下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3 V,内阻很小;
B.电流表A:量程0~0.6 A,内阻约为0.125 Ω;
C.电压表V:量程0~3 V,内阻约3 kΩ;
D.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 A;
E.开关、导线等.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d为________ mm;
(2)根据所提供的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测定金属丝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3)若根据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阻值为R,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的表达式为________.
答案 (1)0.935 (2)见解析图 (3)
解析 (1)从题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d=0.5 mm+43.5×0.01 mm=0.935 mm
(2)因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电流不能太大,由I=结合电流表读数,电流表应满足偏转一半以上,故总电阻大于5 Ω且小于10 Ω,滑动变阻器可以用限流式接法;由于待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电流表应用外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根据电阻定律,有R=ρ
其中S=πd2
则ρ=.
例2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 mm.
(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1 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 Ω)、电压表(内阻约为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为2 A)、开关、导线若干.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