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备课导航
课标要求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自觉坚持真理,捍卫真理
科学认知:正确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正确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公共参与与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年考题
实践的概念和特征(2019·Ⅱ卷23;2018·Ⅲ卷2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20·Ⅰ卷40;2020·Ⅲ卷22;2019·Ⅱ卷23;2019·Ⅲ卷23;2018·Ⅱ卷40)
真理、认识过程(2020·Ⅰ卷40;2018·Ⅲ卷23)
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征、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高频考点
从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涉及,主观题体现类居多
知识梳理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自我小测
1.判一判:
(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分析:×。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纯粹的抽象的单个人的活动。
(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获得间接经验。
(3)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
分析:×。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4)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
分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
(5)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
分析:×。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6)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分析:×。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
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
2.连一连:
3.下图表明认识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核心考点一 实践及其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的概念及特点
(1)从主体、对象、性质、结果四个方面把握实践的概念
(2)侧重点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
特点
理解
侧重点
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
联系
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提醒:区分实践的特点与意识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
理解
区分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