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13单元 第3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88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 第13单元 第3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docx
文档介绍:
第3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标要求: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表达无神论立场。
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正确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是物质的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因
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
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存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提醒]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提醒] 客观存在包括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强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相对于人的意识而言。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臆造的东西而言,它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就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醒] ①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②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前者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后者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考向展示
五年考题
考情分析
世界的物质性

高考可能结合人类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等,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概念。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物质概念

考向一 世界的物质性
典例1 (2021·浙江6月选考)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行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气候行动目标,提振了国际社会信心,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  )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人类社会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整体性
③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④气候治理规律比气候变化规律更难掌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材料未体现。④材料未体现,而且二者无法比较哪一个更难掌握。
变式1 科学家们在最新报告中发现,气候变化和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孙流域的大片地区,从二氧化碳吸收器转变成排放器。专家表示,这说明“地球之肺”部分地区的增长速度已经跟不上它的死亡速度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物质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②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断运动变化的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④认识指导下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考向二 物质概念
典例2 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与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答案 B
解析 A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强调物质概念,只是分析了两者的不同点,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C项说法明显错误,哲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自然现象也是哲学关注的内容;D项颠倒了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对二者定义的差异。
变式2 网络电磁空间作为人类开辟的第五维空间,当前已实现了网络信息层与电磁能量层的融合,再一次向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