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考点33 探究世界的本质-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人教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政治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25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考点33 探究世界的本质-备战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帮(人教版).docx
文档介绍:
考点33 探究世界的本质
1.考点细化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命题规律
从命题趋势看近年来,本单元主要涉及唯物论的重要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主要集中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
以现实生活中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事例考查学生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知识的理解、运用和把握。
3.备考建议
2023年高考可能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运动与静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唯物论的原理内容;以结合漫画、人类探索世界的各种活动、党和国家各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以选择题的形式或者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意识的本质和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向一 世界的物质性
1.世界是物质的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因
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
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本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
说明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意识所没有的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存在≠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1.(2022·广东·模拟预测)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接近真理”意味着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属于不可知论观点,①不选。
②④: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