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课 学****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探究活动落实素养
课标要求
学****清单
核心素养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
1.描述与分类:①民族文化的表现,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②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
2.解释与论证:①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②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于人类文化发展的意义。③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③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4.辨析与评价:①领会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开展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价值。②辨析“文化复古主义”与“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实质。
1.政治认同:认同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
考点一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精梳细理——重基础
一、文化具有民族性
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3.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2.意义: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3.要求: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误区警示认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
(1)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抵制错误思潮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2)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易混易错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提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2.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提示×。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没有民族文化也就无所谓世界文化。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3.我们要认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提示×。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提示×。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5.文化的多样化与文化的多元化是一回事。
提示×。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6.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提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7.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一体化。
提示×。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但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一体化的观点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
博闻广积——提能力
1.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项目
文化是世界的
文化是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