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上册语文:1.3《幼学纪事》测试(沪教版第三册).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沪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1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二上册语文:1.3《幼学纪事》测试(沪教版第三册).doc
文档介绍:
《幼学纪事》测试
(一)速读测试。
1.《幼学纪事》选自《 》1983年第5期。这是一篇______散文,是作者______回忆少年时期______。
2.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3.第一部分写幼年的生活环境,为什么第一段不写生活的贫困,而全段侧重写“没有文化”?
4.为什么要详细叙写“我”帮助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
5.第二部分写幼年上学时的______。其中第一段,从全文结构上看是个______段,概括叙述______,引出对______的深情忆念。
6.第二部分第二段,也是过渡段,它的作用是______。第三段写忘了姓名的教师,______印象最深,始终留在脑海里。
7.作者回忆美术教师卫天霖时,详细写教师教给孩子各种画法,特别着重回忆一次写生课的情况和教师给自己的鼓励,为什么?为什么强调卫先生的“价值”?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8.第三部分写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思考一下,为什么写这段生活?
9.第四部分写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这段可分几个层次?各层次写什么内容?
10.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文章所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读来如诉家常,亲切自然。但作者在选材上确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你能分析一下本文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吗?
2.阅读本文时是否体会到幽默的风格特点?试分析幽默风格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试分析本文强烈的对比手法在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
(三)精读导引。
1.首先理出本文写了哪些材料?分别说明这些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最后归纳材料与中心的关系。
2.查查有关资料,先理解什么是幽默?本文中哪些地方是幽默写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分别找出对比之处,然后分析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四)疑难讨论。
1.材料:①贫寒的家境 ②周围环境大杂院 ③两位良师 ④中途辍学 ⑤辅仁大学旁听 ⑥上夜校
与中心的关系:
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明确了记叙中心,记幼年求学的事。在什么情况下求学?环境条件如何?这就需要交待家境的贫寒和环境的困难,所以文章首先写家庭贫寒,突出没有文化;写大杂院,也突出没有文化。这样就写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我”求学的艰难。为什么在如此艰难中,“我”喜欢读书,并学有所成呢?是因为“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尤其是两位启蒙教师。于是写两位教师的材料成了回忆的中心内容。中途辍学是求学生活的转折点,而且这段生活经历最艰难,也最能反映“我”苦学的精神,所以文章对旁听和业校学****生活做了细致地描述。纵观全部材料可以看到都是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的。
2.幽默是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风格。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本来很严肃的事情,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表达;轻松的笑谈却故意说得十分严肃。
本文第一段交待作者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没有书,作者却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接着一个转折“但只有一册”再接着解释“就是被俗称为‘皇历’的那本书”。这笑话说得多么严肃,本是凄凉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听得忍俊不禁,正当你想笑时,分明感到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催人泪下。再如文章第三部份写作者辍学后找事做的艰难。
“母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