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三中2022—2023学年上期高2020级高中第一次综合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1.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A. 青铜工艺水平提高 B. 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 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 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答案】D 2. 先秦古姓即为同祖,但到秦汉时,同姓并不一定同祖,同祖更不一定同姓,甚至普遍存在“武帝子据,立为太子,以母卫氏,遂称卫太子”之类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 A. 同源共祖观念的形成 B. 宗法血缘关系的弱化 C. 外戚政治势力的膨胀 D. 尊卑等级制度的消亡 【答案】B 3.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 A. 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B. 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C. 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答案】D 4. 在西周诸侯青铜器铭文中,诸侯作为一国之君往往有两套称呼:一是“伯”、“子”等族内等级称呼,如“芮伯”、“秦子”等;二是“公”、“侯”等受命于天子的爵号,如“蔡侯”、“应公”等。这反映出当时 A. 血缘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 B. 青铜铭文传承了政治文化 C. “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D. 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秩序 【答案】C 5. 战国中期,有的诸侯国国君给予各级官吏不同数量的粮食或钱币,作为俸禄,官位的高低是确定俸禄多少的依据,故这一时期既出现了万石厚禄的高官,也出现了斗食的小吏。这说明该时期 A.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B. 国君利用利益关系控制官吏 C. 中央对国家财政严加管控 D. 各级官员按照俸禄划分等级 【答案】B 6. 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 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B. 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 C. 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答案】D 7. 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答案】C 8.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被司马迁归本黄老、被刘向看作名儒。被今人称作是展现儒法之争的著作《盐铁论》认为:文学与贤良代表儒家,大夫与御史代表法家。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中用“法家”一词指代法令或法律专家。据此可推知,法家 A. 与儒家对立而失势 B. 思想内容较庞杂 C. 因提倡法治而闻名 D. 在先秦并未出现 【答案】B 9. 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 当政者均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 国人的意见对施政有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