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上册语文:4.12《草莓》学案(2)(沪教版第三册).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沪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14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二上册语文:4.12《草莓》学案(2)(沪教版第三册).doc
文档介绍:
《草莓》导学案
伊瓦什凯维奇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枝柯:树枝。
妖艳:艳丽而不庄重。
酣hān然:酣畅的样子。
湛zhàn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沁qìn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后感到的舒适。多用来形容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韶sháo华: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禀赋: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荒诞dàn:极不真实、极不通情理。
似水流年:形容光阴过得很快。
璀cuǐ璨càn:形容珠宝玉石等光彩夺目。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
·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3.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这是作者于九月,在田野散步,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发出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二、文章脉络
线索:文章以草莓为线索关联全文。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情思。
第1段:描写了九月田野里的天气、树木、天空、农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