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湖北卷)(全解全析).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54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湖北卷)(全解全析).docx
文档介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湖北专用)
历 史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封人”是中央之官,负责沟封疆界,并兼及祭祀、宾客、会盟等诸事项。到了春秋时期,“封人”多设在诸侯国,且前面冠以地名,变成了守疆之官,常受列国君主的宠嘉和重视。“封人”职责的变化反映了
A.地方治理走向成熟 B.疆域观念渐趋强化
C.权力下移趋势加强 D.华夏认同不断发展
【答案】B。材料反映了“封人”由中央之官转变为守疆之官,而且受到国君的重视,反映了疆域观念的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方治理的成熟,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权力下移和华夏认同,CD两项错误。
2.汉初建都时,多数大臣建议定都洛阳,但娄敬和张良却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最终刘邦决定“都关中”。西汉定都关中旨在
A.防范诸侯的分裂割据 B.依托有利地形发展经济
C.维持统驭全国的优势 D.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
【答案】C。材料中交代了定都关中的意义“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突出了关中的重要地理位置,对于汉初巩固统治的意义重大,题目问的是旨在,也就是根本目的,故选C.
3.唐朝前期设立都护府,将边疆民族纳入管辖,维护边境安全。《旧唐书》记载:贞观十六年,突厥咄陆可汗“自恃其强,专擅西域,遣兵寇伊州(今哈密市)。”如图1所示,这一时期,唐朝派兵还击突厥军队的都护府位于
图1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图片选自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5页,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故选A
4.表1是与棉花种植或棉布相关的历史记载,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表1
记载
材料出处
“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
(元)《农桑辑要》
“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
《农书》
“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
《农政全书》
A.棉花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元朝棉花种植成本高于养蚕缫丝
C.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答案】A。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农书》元代农学家王祯编写,“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可排除B,明朝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但“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没有反映出新的经营方式,排除C。“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只交代了南北的区别,没强调差距,故排除D,故而选A.
5.明清时期,当乡约与圣谕结合时,乡约就变了味,其主体不再是民众而是国家,“官僚的介入,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虽然增强了其约束力量,却是乡约走向异化的开始”。乡约走向“异化”主要是指( )
A.尊祖聚族意义的消失 B.民间自治精神的偏离
C.家国一体特征的削弱 D.基层教化功能的剥离
【答案】B 根据材料“当乡约与圣谕结合时,乡约就变了味,其主体不再是民众而是国家”可知,随着国家权力的介入,民众不再需要自觉而只需遵从。乡约实际上偏离了民间自治的基本精神,逐渐蜕变成朝廷控制民众和社会,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B项正确;尽管乡约与国家权力的结合加强,但其仍具有“尊祖聚族”的意义和“基层教化”的功能,A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D项;材料体现了民间自治精神的偏离,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B项。
6.从1861年至1910年,上海对外贸易值从0.74亿海关两增长到3.78亿海关两,但其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却重60%下降到45%左右。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B.时局变化冲击了上海的对外贸易
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所放缓 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日益密切
【答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