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1·杭州模拟)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隋朝是统一繁荣的帝国
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
C.隋朝过于注重藏富于国
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隋朝在出现灾情时“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故选C;“是统一繁荣的帝国”对材料理解是片面的,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滥用民力”,排除B;材料未涉及历史记载的真实性,排除D。
2.历史上的治世和盛世总能呈现其特有的社会特征。“轻徭薄赋、虚怀纳谏、和亲吐蕃、三教(儒释道)并行”,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解析】选C。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虚怀纳谏,文成公主入藏,朝廷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文景之治”发生在西汉初期,当时未与吐蕃和亲,排除A;“光武中兴”发生在东汉初期,当时未与吐蕃和亲,排除B;“康乾盛世”发生在清代,当时未与吐蕃和亲,排除D。
3.(2021·台州模拟)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唐朝盛世的场景。下列不属于这一局面产生原因的是 ( )
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B.实行“两税法”
C.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D.统治者励精图治
【解析】选B。两税法是在唐中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当时唐已由盛转衰,故B错误,符合题意;有鉴于隋亡的教训,唐前期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小农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粮食产量增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唐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社会安定,国家强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2021·金华模拟)唐代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意为天下的共主。这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 )
A.知人善用,虚怀纳谏
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蕃和亲,促进了藏汉的友好关系
D.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解析】选B。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如羁縻府州、和亲等,使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归心,故选B;“知人善用,虚怀纳谏”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排除A;“唐蕃和亲”是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之一,不能使各少数民族首领都尊重唐太宗,排除C;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是唐玄宗,排除D。
5.分析下表,以下与唐代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是 ( )
时间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 年)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 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 年)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 年)
人口
1 235万人
约3 714
万人
5 288万人
约1 600
万人口
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生产工具的改进
③安史之乱
④五代十国的政权割据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唐前期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