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54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作业.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41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题54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作业.doc
文档介绍:
五十四 中国古代及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  )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途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解析】选C。材料中三人的主张都是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平等,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B错误;从“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C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D错误。
【加固训练】
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
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解析】选A。材料“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反映了再也没有世卿世禄的基础,故选A。春秋以来宗法制逐渐瓦解,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地方势力的勾结和小农经济的发展,故排除C、D。
2.下表为西汉初年部分王侯及其出身一览表。表格中现象的出现与哪种制度有关 (  )
姓名
爵位
出身
韩信
淮阴侯
平民
樊哙
舞阳侯
屠户
灌婴
颍阴侯
丝贩
A.世卿世禄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解析】选B。表格信息体现了秦末汉初,韩信等人身份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军功爵制有关,故B正确;韩信、樊哙、灌婴的出身不是贵族,故A错误;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故C错误;九品中正制实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故D错误。
3.《汉官典职仪》记载:“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监察的六个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郑玄注:“省,察也”)。”这说明汉代刺史 (  )
A.位高权重 B.专治冤狱
C.司法独立 D.职权有限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刺史负责监察,其主要依据是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说明汉代刺史的监察职能是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的,即职权有限
,D正确;汉代刺史位卑权重,排除A;B是六条问事之一,但不是刺史的所有职能,排除;刺史负责监察不负责司法,排除C。
4.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这一政策 (  )
A.带有中央集权的倾向
B.阻断了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打破了贵族政治特权
D.完善了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中正官由中央在职官员担任,中正官考评人才,然后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从这个角度看,中央掌握了人才的考评和任用,带有中央集权的倾向,A正确;这一制度有助于世家子弟进入仕途,排除B;郡县制的实行就已经打破了贵族政治,排除C;题干未涉及吏部考核官员的程序,排除D。
【拔高训练】
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朝初年到明朝末年,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  )
A.平民弃儒从商现象普遍
B.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C.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
D.恩荫入仕机会增多
【解析】选B。材料信息说明明朝时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官员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却逐渐上升,这体现出科举制度逐渐脱离了公平化的原则,僵化程度逐渐加深,故B正确。材料现象说明的是科举制度僵化问题,不是平民弃儒从商现象,且“普遍”表述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故C错误。恩荫入仕也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入仕渠道,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5.史书记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称为上计。这一制度
(  )
A.保证了中央控制地方财政
B.提供了评定政绩的依据
C.促使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D.避免了地方官弄虚作假
【解析】选B。所谓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报告地方治理状况。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状况编造计簿,逐级上报至朝廷,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故B正确。这一制度显然不能保证中央控制地方财政,故A错误;上计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