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12 评析观点类.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年历史二轮复习(人教版) 考前特训 题型练 主观题规范练 训练12 评析观点类.docx
文档介绍:
训练12 评析观点类
1.(2022·泸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的运动过程经历过三轮半大循环。所谓大循环是由于人口(数量、地理空间分布、族群分布等)和技术(生产技术以及知识传播技术)的变化,引发新经济要素的出现,使得普遍理想遭遇真正的精神危机,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担纲者阶层发生根本的变化)。
第一轮,是商周的封建社会的大循环:完善于周,终结于秦政;
第二轮,是由汉至唐的豪族社会的大循环:从汉武帝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
第三轮,是由宋至晚清的古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循环进程中的第四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浮现的现代平民社会的大循环:革命史只是故事的一半,精神的重构与自我超越很可能是这一轮大循环的引领性力量。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自我超越。——摘编自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观点:我赞同商周是封建社会的大循环这一观点。
分析:周取代商后,通过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构建起一套稳定的政治秩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人口不断增加。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文化下移,士人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士阶层的力量逐渐壮大,新兴的地主阶级积极推动各国变法,加速社会转型。秦统一后,废分封行郡县,封建社会结束。
由此可见,第一轮大循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实现了周秦之变。
2.(2022·河南省六市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教授王学典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程中,其工作重心有四次大转移:第一次为1921年到1949年的“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第二次为1949年到1978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巩固政权为中心”;第三次为1978年到2012年的“以经济建设为纲,以脱贫致富为中心”;第四次为2012年至今的“以民族复兴为纲,以信仰、精神、伦理、秩序、规则重建为中心”。
——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22第1期
根据材料,任选一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赞成或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均可,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
看法:赞成材料中“党的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为1921年到1949年的‘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观点。
阐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即明确提出了“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奋斗目标。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实践中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土地革命,革命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成为抗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