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6单元 第16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23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6单元 第16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docx
文档介绍:
第16讲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
一、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
1.背景
(1)清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尖锐。
(2)读书人埋头读经,远离现实。
(3)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地位: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著作:《四洲志》《华事夷言》。
(2)魏源
①著作:《海国图志》。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西方的口号。
(3)洋务派
①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影响
(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西方的主张,体现了其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轻巧识记 “一、二、二、三”识记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一个层面:学****西方技术。
二个派别:抵抗派、洋务派。
二个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三点影响:冲击了传统观念;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知识点拨 “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
“中体西用”是在充斥着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时代中提出来的,它在僵化的封建文化上打开了缺口,使中国人接触到了资本主义新文化。但是,西学是新学,中学是旧学,在实施中,旧学和新学、“中体”和“西用”势必产生冲突,西学、“西用”会逐渐冲击中学、“中体”
的防线,从而促进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
二、维新思想
1.背景
(1)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2)在学****西方的问题上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3)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目的: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3.理论武器:进化论、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核心主张: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5.主要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在维新变法期间,全力策划新政。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宣传民权;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的出路。
(3)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号召人们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天演论》,提倡进化论思想,成为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
6.影响
(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2)通过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
(3)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4)传播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知识点拨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异同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富国强兵;都注重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政治制度;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工商业。
(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戊戌变法(选修1)
1.背景
(1)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根源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
(4)康、梁的准备:创办学堂,聚徒讲学;著书立说,力倡维新;上书皇帝,恳请变法;创办报刊,传播维新思想;成立团体,组织力量;展开论战,挑战顽固。
2.变法内容
(1)政治:允许官民参政,打击旧官僚。
(2)经济:采取措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军事:增强军事实力。
(4)文化教育:促进西学传播,废除八股。
3.变法评价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积极影响: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它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同时它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三、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提出: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2.内容
(1)民族主义: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