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4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和探索(真题模拟演练) (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41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4 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抗争和探索(真题模拟演练) (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4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真题与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
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2·广东·高考真题)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 “救亡图存” D. “解放全中国”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6月”结合所学可知,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挑起全面内战。此时,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地超过我党,因此,面对蒋挑起内战中共提出“武装自卫”的号召,A项正确;“向敌后发展”是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向新四军的致电号召,排除B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而发出的口号,排除C项;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
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
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
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龙旗销声匿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青年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排除A项;据材料“元旦日记、国旗五色、黄龙旗销声匿迹”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成立,未涉及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排除C项;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作者对革命的立场,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可以看出当时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学****中文,研究汉学。这可以用来论证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西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这无法得出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公使馆人员积极研究汉学,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2·广东·高考真题)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