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中古时期的世界
(考试用时4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选题(共14题,每题2分)
1.公元2世纪,罗马新征服的中东地区案卷档案显示,在继承、监护和婚姻等民事案件处理过程中,形式上罗马法被遵从,但实质上当地法仍发挥作用。至君主制时期,依托皇帝权威的成文法逐步成为基本法律渊源。这说明( )
A.古罗马法倾向于当事人自治 B.法学家的作品已无足轻重
C.政治权力结构影响法律形态 D.罗马帝国从法治走向人治
2.李氏朝鲜时期,朝鲜文臣卞季良主张削除《高丽史》中“诏”“朕”等尊称,以维护明朝天子的一尊地位;朝鲜学者李珥认为“以小事大,君臣之分已定。”这体现了当时的朝鲜( )
A.王朝更替残酷 B.崇尚君民共治
C.宗藩体制脆弱 D.深受儒学影响
3.日耳曼统治西欧之后,创造了基督教的神学观,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视为“异教”训以抛弃。在公元8~10世纪的百余年中,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场有组织的翻译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的运动,大量相关典籍以阿拉伯语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据此可知,该运动( )
A.表明阿拉伯与西方文化同根同源 B.体现了中古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C.对欧洲文明的存续产生深远影响 D.加速了对被征服地区文化的吸收
4.查士丁尼时期编撰的《法学阶梯》规定,空气、水流、海洋以及由此而来的海岸为所有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被禁止接近海岸,但应远离别墅、房屋。这可以说明,罗马法( )
A.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基本诉求 B.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D.贯彻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原则
5.以下史事和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史事
结论
A
恰塔尔休于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是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
人类文明诞生于今天的土耳其境内
B
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决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
印欧人大迁徙改变了亚洲的政治格局
C
西欧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获得封建主颁发的特许状进而获得自治权
西欧城市是封建领主土地的一部分
D
12世纪末,源赖朝建立镶仓幕府,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A.A B.B C.C D.D
6.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7.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这说明
A.欧洲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B.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C.欧洲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农民负担愈发沉重
8.据史书记载、阿克苏姆国王和各级统治者把占有的畜群作为自己财高的象征,他们都拥有大批畜群,阿克苏姆王室还专门设立“掌牧官”来管辖畜牧业、掠夺畜群成为历代阿克苏姆统治者向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的重要目的.这说明阿克苏姆王国( )
①高度重视畜牧业 ②农业管理机构完善 ③私人占有制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