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历史(全解全析).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9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历史(全解全析).docx
文档介绍: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
【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历史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规定周朝“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都可以进入“国学”学****而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大学”“右学”之称。这表明西周教育的特点是(   )
A.等级森严 B.承袭商制 C.去宗教化 D.体系完备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西周的教育。根据材料“礼记》规定周朝‘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都可以进入‘国学’学****而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大学’‘右学’之称。”可知,商代甲骨卜辞中已出现“大学”“右学”之类的称呼,而周朝的“国学”与此类似,具有继承性,B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在入学方面没有体现出明显差异,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周朝“国学”的教育内容,无法得出是否去宗教化,排除C项;材料也未体现教育制度、内容的成体系化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其中一首写到:“有客常同止,取舍邀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恳,兀做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这些诗句从侧面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   )
A.门阀士族的发展 B.崇尚清谈和玄学
C.现实社会的黑暗 D.社会生活的奢靡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魏晋时期。据材料“《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通过寄情山水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C项正确;仅从诗句当中,无法得出士族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魏晋时期崇尚清谈和玄学,也是在反映社会的黑暗,排除B项;仅从诗中,可以看出一士一夫洒脱不羁,无法得出社会生活的奢靡,排除D项。故选C项。
26.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山水画展现的题材、主题、思想感情与六朝以至唐代的人物画有较大不同。如下图: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绘了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人赏花游园,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描绘了运载货物的商旅行进在山径中。这反映了宋代(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C.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D.开放包容的时代气息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助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其中《簪花仕女图》到《溪山行旅图》的人物形象变化说明了世俗文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以人为本强调以人为中心,材料未涉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排除B项;材料描绘的市民生活,非开放包容的时代气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7.据史料记载,清初的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田每亩,荔枝可二十本,龙眼倍之”……与其他珍奇特产,大量输往外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已经瓦解 B.农业技术取得突破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田每亩,荔枝可二十本,龙眼倍之”“大量输往外地”可知,清朝初期广州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比较广泛,而且大量输往外地,说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才逐渐解体,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农业种植的种类,并未提到农业技术,排除B项;清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8.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提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认为“离开众庶,则无英雄”。他又说:“真正的解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三面,把我们解放出来,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抗拒冲决,把它打破,从那黑暗的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李大钊的这一思想(   )
A.强调伦理道德和社会革命同等重要 B.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
C.认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符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