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提升
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时期
特征
表现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
学****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前夕
从学****制度到学****思想文化,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经历了从走俄国式的道路到走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历程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2.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西方与抵抗侵略相连,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中国学****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义道路。
二、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觉醒
民族觉醒的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的精神。进入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威胁。面对这种威胁,各民族之间形成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也在各民族共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升华。
1.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
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
三、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阶级
纲领(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农民阶级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
①革命性: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②落后性:其阶级属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或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①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②妥协性、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纲领、***思想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①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具有革命性和彻底性;
②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