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推荐》——归去来兮辞并序(培优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横线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C.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D.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答案】D 【解析】D项,之:往,动词。 A、B、C三项均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 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木欣欣以向荣 ③引壶觞以自酌 ④聊乘化以归尽 ⑤请息交以绝游 ⑥问征夫以前路 ⑦农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颜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 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②④为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③⑧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来”;⑤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⑥⑦为介词,译为“把”、“拿”。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来源:学科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既自以心为形役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B. 风飘飘而吹衣 泉涓涓而始流 C. 悟已往之不谏 感吾生之行休 D. 问征夫以前路 农人告余以春及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分别是介词,被;动词,做、担任。B项,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都是介词,把。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高考常考的18各文言虚词,考生要系统的积累。比如题中的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毁他呢?2.“之”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这种情况出现得比较多,在课文中屡见不鲜,主要表示“他”、“她”、“它”.如: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代指“它”,“默而识之”,意即默默地在心里记住它.②“桓侯故使人问之”,“之”指代他(扁鹊),意即“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扁鹊)”.3.“之”字用作动词,意为“往,到……去”.如:①“吾欲之南海,何如?”“之”意为“到……去”,句子的意思是:“我准备到南海去,怎么样?”②“行不知所之.”“之”意为“到……去”.4.“之”字用作助词,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但笔者以为也最复杂,可以分为下面三种:(1)“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①“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意即“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②“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两个“之”均是“的”的意思,意即“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2)“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①“桓侯曰:‘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