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4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讲义+练****全国通用)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海水的性质
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为海洋,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海水的温度
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水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
垂直方向上,海洋表层水文高,1000米以下水温较低,且变化幅度小。
水平方向上,海洋表层的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海水温度变化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海洋运输业;影响沿岸陆地气温。
海水的盐度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不同海区海水盐度不同。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蒸发量;降水量。
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近岸地区的海水盐度比外海的海水盐度低,因为近岸地区后淡水河流注入稀释海水。
在相对封闭的海区,由于与外海海水交换补给少,封闭海区海水盐度保留了独立性。
海水的密度
海水的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温度,盐度,深度。
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为增加,
垂直方向上,在中低纬度地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在高纬度地区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加变化小。
二、海水的运动
海水运动的形式复杂多样,表层海水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海浪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通常由风力形成。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浪的形成因素:强风、海啸、风暴潮。
海啸:海底地震、海底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水波动,形成巨浪。
风暴潮:当强风和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形成。
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潮汐
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成因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统称可以观测到两次海水涨落,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显著。、
人们可以利用涨潮和落潮进行水产养殖,发展沿海航运和潮汐发电。
洋流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地流动叫做洋流。
洋流的分类
按照成因分类
①风海流: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②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差异导致海水流动。大洋中心与封闭区域之间往往形成密度流。
③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原因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的海水减少,其他海区与深海区海水流来补充形成。其又分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
按照性质分类
暖流(增温增湿)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降温减湿)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思考:暖流流经地区海水水温总是高于寒流流经地区海水水温?
(2)洋流分布规律
①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②半球大洋环流多为逆时针方向。
(3)北印度洋季节性洋流
①流向:夏顺冬逆
②形成原因: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
③夏季出现索马里寒流,形成索马里渔场。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促进高低纬度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作用。
②对海洋生物资源有显著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渔场。
③对海洋航运有显著影响,顺水航行节省燃料。
④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也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