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33讲 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2020·北京)为缓解塑料生产和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的生物塑料产业逐渐兴起。2018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约200万吨,原料种植占用耕地约80万公顷。生物塑料( ) A. 用木材废料替代玉米为原料,少占耕地 B. 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 C. 生产区位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 D. 有效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 【答案】 A 【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玉米的种植需要占用耕地,用木材废料代替玉米为原料,可以尽量少的占用耕地,A正确;虽然相比于传统塑料而言,生物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但产品在运输和消费过程中不可能实现零污染,也不能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削弱温室效应,BD错;生物塑料以玉米、木材等为原料,因此生产区位并不会向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厂集聚(以石油为原料的塑料属于传统塑料),C错。故答案为:A。 【点评】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1.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或环境污染),它的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成因分析 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环境问题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都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