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三明市2022-2023高中一检地理.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1.89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三明市2022-2023高中一检地理.docx
文档介绍:
试卷第2页,共11页
三明市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 中 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游站未来城”位于苏州昆山市,它从高空中看去就如同一座金字塔一般层层叠叠,从低到高的面积逐渐减少。采用层层退台式的设计,让大部分房子都拥有露台。它将私人住宅、居家办公、创意会展中心融合在一起。完成下面小题。
1.金字塔式的建筑风格的主要目的(   )
A.缓解交通拥堵 B.改善居住条件 C.保护居民隐私 D.节省建筑材料
2.进驻“游站未来城”的企业类型主要是(   )
A.小微企业 B.中型企业 C.大型企业 D.特大型企业
【答案】1.B    2.A
【分析】1.根据材料“采用层层退台式的设计,让大部分房子都拥有露台。它将私人住宅、居家办公、创意会展中心融合在一起”可知,金字塔式的建筑风格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居住条件。B正确;房屋建筑风格与缓解交通拥堵无关,且底层面积大,占地广,可能会挤占用地面积。不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A错误;房子都拥有露台,半开放式民居,不利于保护居民隐私,C错误;每个房屋有自己露台,面积较大,不节省建筑材料,D错误。故选B。
2.根据材料“它将私人住宅、居家办公、创意会展中心融合在一起”,每个办公环境和创意会展面积不大,且地价较高,因此进驻的企业类型主要是小微企业。中型、大型、特大型企业,占地面积广,不适合入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试卷第2页,共11页
【点睛】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精明收缩”是在部分城市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背景下提出的,推行“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的发展理念,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美国的扬斯顿是实行“精明收缩”的先锋城市,通过重新界定扬斯顿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缩减大量的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将其置换为生态绿地,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环境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精明收缩”理念限制了城市的( )
A.服务职能 B.人口密度 C.城市规模 D.服务种类
4.扬斯顿通过精明收缩方案的实施,可以( )
A.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5.下列城市中,宜将“精明收缩”理念用于实践的是( )
A.重庆 B.大庆 C.三亚 D.上海
【答案】3.C    4.D    5.B
【分析】3.由材料可知,“精明收缩”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上,缩减大量住宅、商业、工业用地,置换为生态绿地,“精明收缩”能减少城市的盲目扩张,让城市建设相对集中,限制了城市规模,C正确;“精明收缩”能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城市的服务职能、服务种类、人口密度都可能会增加,ABD错误。故选C。
4.“精明收缩”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上,不是城乡结构,A错误;不能解决交通拥堵,合理规划城市可以缓解交通拥堵,B错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精明收缩”重点是调整城市功能,C错误;“精明收缩”能实现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环境改善,可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D正确。故选D。
5.根据材料,精明收缩是在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背景下提出的,ACD三个城市均没有上述现象,大庆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实施“精明收缩”理念。故选B
【点睛】精明收缩理念的提出源于欧美国家城市面对人口日益减少和物质环境恶化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其手段主要包括推进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立土地银行制度,强调规划管控及推进公众参与等方面。“更少的规划、更少的居民、更少的建筑以及更少的土地利用”是对精明收缩最为公认的阐述。
“寒热相搏必然生湿于脉,故有脉浮之病变······三焦之热客入脉,与寒相搏而生邪风,风为寒热产生动差的在天之气”,此段文宇为中医介绍风、湿产生的原理。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四图和“寒热相搏必然生湿于脉”最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