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
要求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6
2017
2018
命题分析
参考系、质点
Ⅰ
卷Ⅰ·T21:两个物体的v-t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
卷Ⅰ·T22:实验:水滴计时器、瞬时速度、加速度
卷Ⅱ·T22:实验: 平均速度、速度公式、 v-t图象
卷Ⅱ·T19:根据v-t 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
卷Ⅲ·T18:x-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T22:自由落体运动及相关的知识点
1.从题型上看,有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试题新颖,难度中等。
2.考查知识点主要有:运动规律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等。
3.从整体命题趋势上看,将会越来越突出地考查运动规律、运动图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及实验的拓展与创新,在2020年高考复****中应多加关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Ⅱ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知识排查
参考系、质点
1.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位移、速度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加速度
1.定义: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单位:m/s2。
3.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由合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0、v的方向无关。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
(2)体积很大的物体可能视为质点。( )
(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4)加速度为正值,表示速度大小一定越来越大。( )
(5)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答案 (1)× (2)√ (3)× (4)× (5)×
2.(多选)[人教教材改编题]下列对参考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河岸为参考系
B.“地球的公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以分针为参考系
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答案 ABD
3.(多选)[人教版必修1·P14·T2和P29·T2改编]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A.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为1.60 元/公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位移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
C.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
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
答案 BCD
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
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抓住“三点”
(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
(2)参考系“***”
①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1.(2019·兰州模拟)2017年9月4日,男子400米决赛成为引爆全运会赛场的首个项目,上海小将郭钟泽跑出了45秒14的个人最好成绩,一举打破了徐自宙保持了16年之久的全国纪录。关于这则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消息中的“45秒14”是时刻
B.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
C.该比赛中的位移一定是零
D.该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解析 消息中的“45秒14”指的是某一过程所用的时间,故A错误;消息中的“16年”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移不一定为零,400 m是指路程,故C、D错误。
答案 B
2.2017年国际泳联游泳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杨以3分41秒38的成绩夺得冠军,实现世锦赛该项目三连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3分41秒38”指的是时间间隔
B.孙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