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导航]
考点内容
要求
高考(全国卷)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6
2017
2018
命题分析
功和功率
Ⅱ
卷Ⅰ·T25: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卷Ⅱ·T16:机械能守恒定律
T21:功、功率
T25: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卷Ⅲ·T20:动能定理
T24:机械能守恒定律
卷Ⅰ·T24:机械能、功能关系
卷Ⅱ·T14:弹力和功
T17:机械能守恒定律
T24:动能定理
卷Ⅲ·T16:重力势能、重力做功
卷Ⅰ·T18: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卷Ⅱ·T14:动能定理
卷Ⅲ·T19:牛顿第二定律、功率、动能定理
T25: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动量
1.从题型上看,选择题、计算题均有。
2.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并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结合起来命题。
动能和动能定理
Ⅱ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Ⅱ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第1讲 功和功率
知识排查
功
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公式:W=Flcos__α。如图1所示。
图1
(1)α是力与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l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2)该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
4.功的正负
(1)当0°≤α<9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90°<α≤18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当α=9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
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P=,P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2)P=Fvcos__α(α为F与v的夹角)
①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
②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发生了位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
(2)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
(3)作用力做正功时,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
(4)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
(5)据P=Fv可知,发动机功率一定时,交通工具的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
答案 (1)× (2)√ (3)× (4)× (5)√
2.(2018·北京昌平区统考)如图2所示,质量为60 kg的某同学在做引体向上运动,从双臂伸直到肩部与单杠同高度算1次,若他在1分钟内完成了10次,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 m,则他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及相应的功率约为 ( )
图2
A.240 J,4 W B.2 400 J,2 400 W
C.2 400 J,40 W D.4 800 J,80 W
解析 他每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1=mgh=60×10×0.4 J=240 J,他在1分钟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10W1=10×240 J=2 400 J,相应的功率约为P==40 W,选项C正确。
答案 C
功的分析与计算
1.功的正负的判断方法
2.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3.合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先求合力F合,再用W合=F合lcos α求功。
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W2+W3+…求合力做的功。
【例1】 (2017·全国卷Ⅱ,14)如图3所示,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
图3
A.一直不做功 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解析 因为大圆环光滑,所以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只有弹力,且弹力的方向总是沿半径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故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一直不做功,选项A正确,B错误;开始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背离圆心,到达圆心等高点及下方,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指向圆心,故选项C、D错误。
答案 A
1.一根木棒沿固定水平桌面从A移动到B,位移为s,则棒对桌面的摩擦力Ff和桌面对棒的摩擦力Ff′,做的功分别为( )
A.-Ffs,-Ff′s B.Ffs,-Ff′s
C.0,-Ff′s D.-Ffs,0
解析 由题意知棒对桌面的摩擦力为Ff,桌面无位移,则做的功为0;桌面对棒的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