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化学高考解密01 传统文化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讲义)(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41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化学高考解密01 传统文化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讲义)(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高考解密01 物质的分类 化学用语 传统文化
考点热度 ★★★☆☆
考点1、物质的分类
1.(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 D.医用酒精
【解析】A.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KMnO4,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和,故KMnO4属于盐,A符合题意;B.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CH3CO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3COOO-和H+,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H+,故其属于酸,不合题意;C.双氧水是由H和O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属于氧化物,C不合题意;D.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CH3CH2OH,其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A
考点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2022·湖南·高考真题)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跨临界直冷制冰
【解析】A.“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B.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C. 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D。
【答案】D
考点3、分散系与胶体
3.(2017·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
A.牛奶 B.蔗糖溶液 C.泥浆水 D.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A. 牛奶属于胶体,故A错误;B. 蔗糖溶液属于溶液,故B错误;C. 泥浆水属于悬浊液,故C正确;D.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考点4、化学用语
4.(2022·北京·高考真题)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不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
B.顺丁烯的分子结构模型:
C.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D.的电子式:
【解析】A.乙炔中含有碳碳三键,其结构简式为,A项正确;B.顺丁烯中两个***位于双键同侧,其结构模型为,B项正确;C.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2,其轨道表示式为,C项错误;D.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D项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考点5、传统文化
5.(2021·广东·高考真题)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解析】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A正确;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B正确;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误。故选D。
【答案】D
1、对点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
2、对点命题分析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化学变化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物质的组成、分类常以组合选项的形式考查物质的组成特点和常见物质的分类标准,题型为选择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辨认和再现能力,而胶体的考查通常以工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现象、生活常识为命题背景,将胶体的知识渗透到某一选项中。化学用语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注重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和书写,预计2023年高考仍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胶体知识融合于试题之中,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同时以元素化合物为中心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仍然是今后考查的方向。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命题角度灵活,难度较小。
核心考点一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