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化学专题十三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7页11.10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化学专题十三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专题十三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
考 点
高考年
考频解密
考点分布
化学实验综合探究
2022年
2022年河北卷〔14〕;2022年山东卷〔18〕;2022年湖北卷〔16〕;2022年湖南卷〔15〕;2022年广东卷〔17〕;2022年江苏卷〔16〕;2022年辽宁卷〔18〕;2022年北京卷〔16,19〕;2022年浙江1月〔30〕;2022年浙江6月〔30〕;2022年全国甲卷〔9〕,2022年全国乙卷〔9〕等
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3次〕,常见无机物的制备与探究〔7次〕,水溶液中离子反应和平衡〔5次〕,化学实验基础〔14次〕
一.综合实验中的常考点
(1)实验装置的组合顺序:一般为:气体发生→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接口的连接原则
总体上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但对于吸收装置应“长”进“短”出;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洗气装置应“长”进“短”出;干燥管应“大”进“小”出。
(3)实验操作顺序
气体发生一般按:装置选择与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开始实验(按程序)→拆卸仪器→其他处理等。
(4)加热操作注意事项
主体实验加热前一般应先通原料气赶走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其目的一是防止爆炸,如H2还原CuO、CO还原Fe2O3;二是保证产品纯度,如制Mg3N2、CuCl2等。反应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原料气直到冷却为止。
(5)尾气处理:有毒气体常采用溶液(或固体)吸收或将其点燃,无毒气体直接排放。
二.高考实验“十大目的”及答题方向
1.加入某一物质的目的:一般可从洗涤、除杂、溶解、沉淀等方面考虑。
2.反应前后通入某一气体的目的:一般可从驱赶气体、提供反应物等方面考虑。
3.酸(碱)浸的目的:一般可从某些元素从矿物中溶解出来方面考虑。
4.物质洗涤(水洗、有机物洗)的目的:一般可从洗去杂质离子方面考虑。
5.趁热过滤的目的:一般可从“过滤”和“趁热”两个方面考虑。
6.控制温度的目的:一般可从反应速率、平衡移动、溶解度、稳定性、挥发、升华等方面考虑。
7.控制pH的目的:一般可从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方面考虑。
8.某一实验操作的目的:一般可从除杂、检验、收集、尾气处理、防倒吸、改变反应速率、保证实验安全等方面考虑。
9.使用某一仪器的目的:一般可从仪器的用途方面考虑,注意一些组合仪器的使用,如安全瓶、量气瓶。
10.控制加入量的目的:一般可从加入的物质与反应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发生的反应方面考虑。如为了防止发生反应消耗产物或生成其他物质,从而影响产品的产率或纯度。
三.物质组成及性质验证实验的解题策略
1.解答有关检测物质组成实验的流程设计问题,常见的解题思路如下:
方法一:取少量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检测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得出实验结论。
方法二:取少量固体试样→在氧气流等物质中反应→检测所产生的物质(如气体)→得出实验结论。
方法三:取少量试样→加酸(或碱)溶液产生气体→检测气体的成分→得出实验结论。
2.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有水蒸气生成的,先检测水蒸气,再检测其他成分。
②对于需要进行转化才能检测的成分,如CO的检测,要注意先检测CO中是否含有CO2,如果有CO2,先除去CO2,接着对CO实施转化,最后再检测转化产物CO2。
③若试题只给出部分药品和装置,则应需要给出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
④如采用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做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⑤要十分重视药品的名称,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很难回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四、常见的几种实验题型
1.评价型实验题
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化学现象探究型、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
2.定量测定型实验
a.定量实验数据的测定方法
①沉淀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②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常见测量气体体积的实验装置
量气时应注意的问题
(1)量气时应保持装置处于室温状态。
(2)读数时要特别注意消除“压强差”,保持液面相平还要注意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平。如上图(Ⅰ)(Ⅳ)应使左侧和右侧的液面高度保持相平。
③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