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点1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0页3.22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点1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doc
文档介绍:
考点1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备考策略】
本讲属于高频考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重在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概念的识记与理解,凸显出高考注重基础、强调能力的特点。在复****备考时,应关注计划经济形成的背景、特征及影响。
【重要考向】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奠基)
(1)背景:①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措施:①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劳动互助合作,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兴修水利等。②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经济,以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合理调整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3)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建设,发展生产力)
(1)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2)任务: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确立,变革生产关系)
(1)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2)内容: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1956年,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4)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一语点拨] 三大改造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知识链接】计划经济体制
1.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马克思主义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首次采用了高度的全民所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建设,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
2.作用:(1)运用这种新的经济体制有助于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2)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国力有限的条件下,运用这种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
(3)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历史解释】过渡时期(1949-1956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特点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结构: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3)阶级结构:由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并存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4)社会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要点突破】 
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