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专题06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人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09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历史专题06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人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个专题06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林则徐和魏源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部分主张。据此可知
主张
林则徐
魏源
军事方面
设想建立一支由“水军总统”指挥调度的拥有大船一百只,中小船五十只,水兵五千人,舵工水手一千人的近代化海军
认为参照英军之经验,学****新式船炮的制造,“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成为万里海江的钢铁长城
经济方面
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货币制度的主张
提出采金更币的革新主张,并明确声明要“仿铸西洋之银钱”仿香制而抑香饼”
A.林则徐的进步思想受魏源的影响
B.魏源已对西方军事和经济有系统认识
C.统治集团认知差异影响改革深度
D.二者都主张对内改革以挽救民族危机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和魏源都生活在西方列强对中国入侵的时代,也看到了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优势,因而他们都主张在中国发展军事海防事业并发展金融业,以挽救民族危亡,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二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且应是魏源继承和发展林则徐的部分思想,排除A项;魏源对西方军事和经济有系统认识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二人的主张,并未实施改革,因而不存在改革的深浅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鸦片战争期间,广东人民发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豪言壮语,表示不怕“夷船坚厚”,齐心协力,“操戈御敌”,“务使鬼子无只身存留,鬼船无片帆回国” 。这些言语体现了(     )
A.中国社会盲目自大风气盛行 B.华夷观念迟滞了中国发展进程
C.坚船利炮推动中华民族觉醒 D.广东民众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
【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时期,面对英国侵略者的侵略,广东民众积极行动起来,立志保家卫国,材料中的这些言语体现了广东民众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D项正确;广东民众反抗英国侵略者的豪言壮语不是“盲目自大风气”的体现,而是抵抗侵略的爱国情怀,排除A项;华夷观念带有排外思想,一定程度上迟滞了中国的发展进程,但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广东人民的爱国情怀,不是中华民族的觉醒,排除C项。故选D项。
3.鸦片战争后,清廷官员认为“此次的屈辱为‘蛮夷猾夏’,如旧历史上偶然间发生的事象”。而西方人士则把所谓远东文明古国的实力看穿,于是趁火打劫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中国再没有“高枕而卧”的时候了。据此可推知(     )
A.传统华夷观念没有丝毫改变 B.东方的文化落后于西方文明
C.鸦片战争对华影响较为持久 D.观念落后导致了中国的战败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清廷官员认为“此次的屈辱为‘蛮夷猾夏’,如旧历史上偶然间发生的事象”,这说明鸦片战争的失败没有引起清政府重视;依据材料可知,西方人士“则把所谓远东文明古国的实力看穿,于是趁火打劫的思想进一步发展”,这说明列强已经看穿中国实力,伺机进一步侵华,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对华影响较为持久,C项正确;材料“此次的屈辱为‘蛮夷猾夏’”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念,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华夷观念受到了冲击,因此“没有丝毫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比较“东方的文化落后于西方文明”,排除B项;观念落后不是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4.林则徐编译《四洲志》时,有意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对外交战的情况。这说明,林则徐
A.未能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 B.开始反思中国政体缺陷
C.对西方政治思想理解深入 D.迈出向西方学****第一步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有意调换了原书中介绍国家的顺序,按照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的顺序进行叙述,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对外交战的情况。”说明林则徐遵从了中国以“天朝上国”为世界中心的****惯,并且倡导学****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而缺乏对自身政体缺陷的反思,A项正确;开始反思中国政体缺陷与材料“并将选编的重点放在各国的兵制、统治情况,以及对外交战的情况。”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倡导学****西方的军事制度和器物,排除C项;迈出向西方学****第一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天津条约》取得的公使驻京权利,陆续派遣公使驻华,并在华开设公使馆和领事馆。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开始派遣赴外使臣。1875年出使英国的钦差大臣郭嵩焘后转为长驻英国,成为晚清第一位驻外公使。这说明晚清这一时期
A.外交仍受传统观念影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