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人教(3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16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单元检测人教(3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3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考古学家在中亚阿尔泰地区的贵族石顶巨墓中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丝织品,其中巴泽雷克三号墓出土的双色织锦最引人注目。这主要说明( )
A.丝绸之路架起沟通桥梁 B.战国时期双方已有直接贸易
C.中外文明交流源远流长 D.战国时期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2.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地域性文化的形成时期。战国中期,屈原以理性的审视扣天而问,其诗作《哀郢》抒发了楚都郢被攻破后的无尽悲伤。楚怀王在遭受秦国软禁时,宁可客死他乡亦不肯捐弃国土而偷生。这些现象体现了楚文化( )
A.开拓进取的特质 B.浪漫主义的色彩 C.忠烈爱国的情怀 D.崇尚个性的追求
3.《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的称呼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不同学派开始互相借鉴 B.当时儒家思想突出思辨性
C.西汉时其被奉为儒家经典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作出调整
4.不同于唐代的重形式,宋代的文学更为看重自由表达,文学的主题也由群体意识回归个体孤离感(自主意识、独立人格和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这体现出宋代( )
A.科举入仕艰难士人失意落魄 B.新兴市民阶层缺乏群体观念
C.程朱理学的影响力日渐消失 D.经济发展引发社会意识变迁
5.明清之际,一些知名学者对于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他们破陈立新的精神与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与创新。据此可知( )
A.精英人物更利于文化的传承 B.明亡清兴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C.意识形态变迁遵循一定规律 D.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中进步
6.鲁迅先生认为唐朝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汉族有汉族的文化,但没有扼杀其他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鲁迅大力彰显汉唐文化,这其中核心的思想内涵在于( )
A.各民族文化发展旗鼓相当 B.唐文化雍容华贵兼收并蓄
C.中华文明呈开放包容状态 D.汉族统治阶级的开明开放
7.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这种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后来人们常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这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 )
A.主张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B.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C.提倡道法自然,以人为本 D.强调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8.《尚书》记载:“人无于水监(通“鉴”),当于民监”,清华简《厚父》中也有“民心惟本,阙作为叶”的记载。这体现了( )
A.以民为本的思想 B.强化中央集权的思想
C.分封内容以人口为主 D.仁政理念已深入人心
9.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某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
A.儒家思想已成主流 B.已出现了高度集权局面
C.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带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10.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南宋时期的胡安国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讲道:“汝在郡,当一日勤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