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上虞市初中语文阅读竞赛九年级竞赛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人生唯有读书好(19分)
陈幸蕙
①人生中,滋味最好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②对于这几乎是必须将整个生命都细想一次、检视一次,才能回答的问题,谁能不假思索便立即作复呢?
③700年前,一位热爱生活,颇富创意的元朝才子翁森,在领略过书在生命中的意义,以及读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后,曾兴奋地写下“四时读书乐”的赞美诗。他并且以喜悦、肯定的口吻,告诉天下所有读他“一瓢诗稿”的人,一个重大的发现,人生中,滋味最好的一件事,便是读书——“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那是充分享受过生活乐趣的翁森,在总结一生丰富美妙的经验阅历时,所获致的最有价值的结论。
④对生性浪漫的翁森来说,天地是如此广大,人生是如此有趣,而读书,更是这精彩的时空交集之内,最画龙点睛的一段;由读书所引发出来的种种生命快事,诸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昼长吟罢蝉鸣树”、“高歌夜半雪压庐”等等,随着四时佳趣,竟是那样巧妙地一一贯穿着他全部的人生,于是,读了一辈子书的翁森,便读成了一个清明、笃定、快乐、不惑的生活艺术家了。
⑤然而,700年后的今日,当读书已成为一种必须提倡、推广的行为,当越来越多的书籍,开始汇聚成一片浩瀚无边的汪洋时,站在书海此岸,在生活的夹缝间,读书,究竟还可不可能成为人生中滋味最好的一件事呢?
⑥如果可能,那么,我们要如何帮助自己,才能纵一苇所如,凌万顷茫然,做一个真正快乐自在的书海泛舟之人?或者,才能像翁森一样,有着“四壁图书中有我”的欣然与主宰之感,觉得自己是坐拥书之王国的主人,而不是瞬间即被四壁图书淹没的蜉蝣?
⑦有人说:“读书的目的,在寻找人生的答案”;有人说:“读书可以解蔽”,“可以使人享受寂寞的时光,因为在基本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至于宋人黄山谷所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或是宋真宗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的陈腐庸俗的功利思想,更早成为人尽皆知、讽劝读书的警句了。
⑧但是,就一个爱书且时时处处不忘读书的人而言,当他展开卷跌扉页,专注地神游其间时,他也许是为了以上种种原因,但也可能是什么原因都不为的。就某些真正走进书本世界的人来说,书,往往是除了阳光、空气和水以外,不可或缺的第四种生活要素;是这浮华浊世中,一处真正清静单纯,可以休憩心灵的桃花源。
⑨建议把酒柜改为书橱,建议时常到书店行走,建议在枕畔、在厕所的卫生纸箱旁,摆几本可读之书,应该都算是鼓励人去读书的一分善心吧?如果有心自我提升的人,真从善如流,这样做了,那也是读书生活一个不坏的开始。
⑩但真正重要的,或许还是应该从内心里,培养一分真正乐意与书亲近的意愿。如果仍抱有几许对人生、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如果珍惜生命,愿意开拓一个更可爱、更有价值的人生,那么,每天为自己保留一段独处的时间,安静下来,细细品书,便不假旁人督促推动,而自会成为一种单纯自然的****惯,一种生命的必需。
⑾“人生唯有读书好”,能如是想、如是认定的人,是幸福的,因为终其一生,与书为伍,这样的读书种子,永远有一个丰富机趣、充满智慧,且不会背叛他的朋友,忠实安静地守在身边。
(选自《阅读》第三册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1.解释文章第⑩段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