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海市部分校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4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上海市部分校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上海市部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①会。鹓鹭同飞盖②。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③
宋·黄庭坚
苑边花外。记得同朝退。飞骑轧,鸣珂④碎。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醉卧藤阴盖。人已去,词空在。兔园⑤高宴悄,虎观英游⑥改。重感慨,波涛万贯珠沈海。
[注]①西池:作者与诸同僚聚会之地。②鹓鹭同飞盖: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车辆飞驰于大道。③这是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时,追和秦观遗作《千秋岁》的作品。④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⑤兔园: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⑥虎观英游:虎观,泛指宫廷中讲学处。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11. 根据两首词字数多少,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 )
A. 长调 B. 中调 C. 小令 D. 双调
12. 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 )
A. 清新自然 B. 沉痛悲苦 C. 慷慨激昂 D. 质朴苍劲
13. 结合秦词末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和黄词末句“波涛万贯珠沈海”,比较两首词的情感异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线上教学检测)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7. 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 三四句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琢,且对仗工整。
C. 五六句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 七八句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 五六句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C. 一二句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D. 七八句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2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中间四句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C. 中间四句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D. 七八句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进才中学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中)
水调歌头·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①,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匕箸:羹匙和筷子。
12. 某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不可能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 《诗余选集》 B. 《长短句精华》 C. 《小令集萃》 D. 《南宋词选》
13. 关于本作品评价最适合的一项是( )
A. 平实质朴 B. 雄奇瑰丽 C. 豪放洒脱 D. 深沉悲壮
14. 下列关于本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想象丰富 B. 比喻奇特 C. 托物言志 D. 动静结合
15. 下列关于本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前风起云涌的壮阔场景。
B. “尽泻”句极尽夸张,展现山中大雨滂沱的奇特景观。
C. “造物”句写大雨洗涤污秽、惠及天下,寄寓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D. “忽开霁”写雨后放晴、太阳东出,使诗歌收束于开阔明朗的意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控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3. 本诗的体裁( )
A. 近体诗 B. 古体诗 C. 歌行体 D. 绝句
14. 对于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清”字写尽了诗人对农村夏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