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各题签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塑造的“黑眼国”哪吒让人眼前一亮。看过《封神演义》的你,想必会有 疑问:“哪吒"听上去不伦不类,难不成是舶来词语?事实上,道教神话中的托塔天王李靖,正是 佛教护法神毗沙门天王与唐代名将李靖的融合体,而哪吒则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其名源自古 印度。根据唐代不空三藏法师翻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记录,“毗沙门即遣第三子 哪吒捧行,莫离其侧”,由此看来,哪吒是毗沙门天王第三子,这也与后来的“三太子”之说吻合。
早期的哪吒是个什么样子呢?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现藏有一幅《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天王 像右上方一个面目狰狞的罗刹右手高举着的婴儿引人注目。这幅画的内容是一则神话故事:西 域于阑国王年老之后,没有子嗣,祈请毗沙门天王赐子。随后毗沙门天王显灵,从額头制出婴 孩,于阑国才得以传承。有学者认为,图中的婴儿既是毗沙门天王之子,那么很可能就是哪吒。 《大圣毗沙门天王像》中的婴儿哪吒形象并不是当时的主流,晚唐至宋初时,最常见的哪吒形象 来自敦煌壁画。在莫高腐曾发现数十幅题材为“毗沙门天王赴哪吒会”的壁画,画面主要人物中 有一男子形象颇为怪异,他大头牛眼,阔鼻朝天,***上身,鼓着肚皮,戴着项圈、手镯,双手合十 高过头顶呈膜拜状。学界普遍认为,此人物就是当时的哪吒。
宋代书籍中关于哪吒的著述比较多,宋本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中已有了“哪吒太子,析 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的说法,亦有著作称哪吒为“莲花化身”,这些传说后来成为《討 神演义》的创作素材。然而哪吒的种种“不孝劣迹”为宋时文人所不齿,北宋文学家苏辙写有一 首《哪吒》诗.其中道:“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诗中对哪吒多是贬损之语,这与《封 神演义》中哪吒“逆子”的形象也有一定关联。之后,哪吒逐渐本土化,从佛教的夫神变为道教神 灵,成为不少道士咒语里常常念叨的“神将",其负面形象也得以减弱。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 记》中有“哪吒太子"词条,编者在参照佛经的基础上,加以更多想象,描绘出一个面容清秀俊朗 的青年哪吒形象。元刻本《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所描绘的哪吒形象已经被道教吸收,完全 汉化。
“哪吒”之名本非常生僻,唯能通佛、道信仰的人才知晓。而在明清时期,由于《西游记》和 《封神演义》的流行,“哪吒闹海”广为人知,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的形象深入人心,进而 成为民间信奉的神灵,民间为哪吒塑像、供奉哪吒神像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一时期,工匠皆依据 小说内容,从自身审美出发设计哪吒,其造型更显多变。我国福建、台湾一带至今仍有哪吒信 仰。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藏有一尊清彩绘木雕哪吒像,此哪吒造型宛如天王力士,散 发黑脸,穿袍,袖角翘起,半斜身,右手拿剑,赤足,右脚抬起,下有一风火轮,右脚踩于风火沦上。 据了解,此类型的哪吒塑像存世较多,在拍卖会上比较常见。
【高二语文 第1页(共8页)】 -22-12-274B-
时至清末,哪吒形象逐渐统一,井基本定型,比如清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