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陕西省安康市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zip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6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姓名 准考证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倡导、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发起下,“科学与艺术委员会“成立了。 这一委员会以科学与艺术融合、推动科学与艺术繁荣发展为使命,得到了科学家、艺术家的大力支 持和响应。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 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 其体现为光影、焦点***、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 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 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 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 馆,积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 如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了 “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 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该展览不仅呈现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鉴赏等,同 时关注了青花瓷制瓷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 国科技大学梁琰老师拍摄了《美丽化学》系列视频,从艺术角度阐释了科学之美,让更多孩子在科 学启蒙阶段就爱上化学。还有一些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合作,把气象数据改编成乐谱进行表 演,用数据可视化的艺术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要融合普及,更要加大投入支持。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博物馆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博物馆的 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步伐。当前博物馆教育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最大瓶颈就是缺 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因此,相关 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展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 思维惯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跨界合作,打开博物馆教育的 新视野;最后,博物馆应积极发展覆盖高端人才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短板。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让喜爱的人参与跨界的事。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张双南教授除了 给研究生讲授高能物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科学方法与美学》课程,备受欢迎。博物馆就 应该积极寻我这样的跨界科学家,用专业与热情弥补不足、放大长处。可以说,避免博物馆展示的 同质化,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不失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 趋势。
(摘编自宋娴《让科学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