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川省叙州二中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zip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8页5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2019年秋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客观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绵城市是我国现如今积极推广的可以充分解决城市雨洪问题的新型建设模式。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城市就像海绵,在雨季时对雨水进行吸收,在旱季时放出水源,对城市的温度和湿度加以调节,让城市充分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应对城市旱涝灾害。海绵城市将吸收、蓄存、渗透、净化、释放、利用有效结合,以达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目的。
在过去的城市管理模式中,雨水会流入下水道,导致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城市在旱季时面临用水短缺的困扰,在雨季时存在道路积水的问题。而海绵城市则有效利用了城市江河湖泊与绿地植被甚至是蜂窝型大孔渗水地砖来对雨水进行吸收,能充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并能缓解旱涝问题,减轻城市污染,加快城市化进程。
海绵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城市湿地,城市湿地是城市的净化器,能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并保护城市生态平衡。城市湿地指的是城市中人工形成或天然形成的浅水地带,如沼泽等,湿地、海洋、森林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现如今我国很多城市都建有人工湖,其具有净化环境与蓄水排水的作用。其次,是绿地广场,它是专门用来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丰富的植被,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战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此外,还能涵养水源,实现生态循环。再次,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必须要有良好的渗水性,要有利于雨水的排泄,防止城市内涝的形成。城市要完善下水道系统,保证井盖牢固安全,用透水透气的材料来建设城市交通道路,减少旱涝灾害。最后,是城市地块内部。
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技术,首先,建构下沉式绿地结枃。很多城市的绿地设计项目结构都比道路路面要高,这些绿地设计项目结构应用条石分割绿化带和道路,这种管理结构与绿化管理模式对雨水的流动与利用非常不利。新型绿化海绵城市结构采用下沉式绿地结构来有效控制并集中管理调蓄容积,达到蓄水和净水的目标,借助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进行集中处理,保证管控要求和管理维度的贴合度。其次,建构绿色屋顶项目。绿色环保屋顶的社会价值较高,按照实际需求有效分析其荷载情况,从而对基质基本深度进行初步判断,保证屋顶结构能够实现最优化。此外,采用屋顶项目绿化措施,能实现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创新观念与模式的优化。最后,建构园林绿化草沟。对地表沟渠内的绿色植被系统进行升级处理,有效建构排水系统,以保证雨季水源的有效收集,提高其涵养与净化水源的能力,保证城市有效排水。
建立海绵城市系统,要充分融入新型城市理念,顺应保护生态平衡的发展趋势;还要掌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海绵城市建设政策加以利用,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服务。
(摘编自李春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等问题探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海绵城市被积极推广是因为它较过去的城市模式能充分解决我国城市的雨洪问题。
B. 城市湿地是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净化环境与蓄水排水的作用,是城市的净化器。
C. 我国通过绿色屋顶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产业创新观念与模式的优化。
D.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它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城市旱涝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分析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与作用,并表明了它现如今在我国被积极推广。
B. 文章第二段将过去的城市管理模式与海绵城市进行对比,凸显了海绵城市的优势。
C. 文章第三段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对海绵城市的进一步认知。
D. 海绵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相关技术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立海绵城市系统的关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海绵城市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B. 过去的城市管理模式没有对雨水进行合理的吸收、利用,因此很难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
C. 透水透气的城市道路有利于雨水排泄,这是城市道路对城市湿地和绿地广场的有效补充。
D. 建设海绵城市既能顺应保护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