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吉林省部分名校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3页7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吉林省部分名校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吉林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吉林省白城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粱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乡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 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 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豪壮、沉雄的氛围。
D. 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15. 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吉林省吉林市五十五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玉壶吟①(节选)李白
烈士击玉壶②,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③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诗人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②东晋大将军王敦酒后常吟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③这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意,美人见妒。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借古发端,以古意写今情、“壮心惜暮年”化用曹操诗句,表白心志。
B. 西施的美是由其内在品德气质所决定。丑女效颦矫揉造作自然不美。
C. 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含蓄蕴藉,寄慨遥深。
D. 本诗用典切合诗人身世与心情,清新自然,全诗表现出一种阴柔之美。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B.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迅速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C. 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D. 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
16. 词中“作个闲人”中的“闲人”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 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 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 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