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首次出现”表述不当,原文只是说“何尊”上的“中国”二字是“我们现在看到最早的”,是否是“首次出现”不得而知。
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契丹人刚建立辽朝就自称‘中国’”错,原文是说“到辽朝后期,也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
3.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中国的地理概念在历史上就是指中原”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中国的地理概念往往等同于中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思路点拨】擅政:独揽国政。
5.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思路点拨】沈束回到家,父亲已经去世了。沈束枕土块饮水,假装癫狂自我颓废。刚刚两个月,世宗死,穆宗继位。起用沈束为原官职,沈束不到任。
6.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混为一谈,应该是要求赐予周尚文爵位,祭祀董旸、江瀚。
7.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示例】
(1)现在当权的臣子,任意给与或者剥夺,忠诚勤勉的官吏却被抛弃,用什么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呢?(当权、予夺、忠勤、捐弃,各1分,大意1分)
(2)等到达京师,沈束已经被拘囚下狱,潘氏坚守志向不改嫁他人。(比、系狱、矢志、不他适,各1分,大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情感的能力。
【答案示例】“途中”所见景致:雨后云开天晴,燕戏花下,鸠鸣树梢,江面帆影隐隐可见,山舍机杼微微可闻,水边柳丛传出几声莺啼(3分)。诗人情感:醉心自然,热爱春天。(2分)
9.【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示例1】①拟人手法,“教”写出了双燕对幼燕练****起飞的引导,“唤”写出了雄鸠寻觅伴侣的心情,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情趣。②俯仰结合,花丛中雏燕时起时落,这是低处之景;树梢上鸠鸟声声鸣叫,这是高处之景,这样写使画面俯仰生姿。③视听结合,视觉角度描写的是春花下双燕教育儿女,听觉角度描写了树梢上鸠鸟唱着它的爱情之歌,画面极富自然生机。(任答两种即可,手法占1分,分析2分,答“融情于景”亦可给分。)
【答案示例2】本联运用了融情于景、拟人、俯仰结合、视听结合的写法,生动描绘了两幅美丽画面:春花之下,双燕正在教育儿女,一家子其乐融融;树梢之上,雄鸠正在呼唤雌鸠,夫妻俩情意绵绵。画面既富于自然生机,也似染上人间温情,充分体现了自然风物的可爱,寄寓了诗人爱热自然、赞美春天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答对一空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l)(5分)【答案】AE(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学青衣戏时就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