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0.2 师说 练习(含解析).doc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5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10.2 师说 练习(含解析).doc
文档介绍:
师说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 士大夫之族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学于余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人非生而知之者 小学而大遗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5.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是故无贵无贱
C.吾从而师之 D.小学而大遗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古时文章以行气为核心,文中一口气行完,并表达出一个意思称为一句,在行完一口气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自然小停顿、间隔称之为读。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字前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本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