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稼轩(xuān) 揾泪(wèn)
舞榭(xiè) 迄今(qì)
B.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 屹然(yì)
C.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gé) 敛财(liǎn)
D.堪脍(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guǎng)
解析:C项,“戈”应读“gē”。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 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
解析:D项,“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高楼)
解析: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人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楚天千里清秋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多情自古伤离别
C.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青楼薄倖名
D.千古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解析:A项,“清秋”都指凄清的秋季。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 )
A.遥岑远目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赢得仓皇北顾
D.尚能饭否
解析:A项,“目”,名词作动词,看,望。C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7.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朝廷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达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
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解析:C项,张冠李戴,不是赞扬孙仲谋,而是刘裕。“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句,作者用刘裕的典故,写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故选C。
8.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表达知音难觅感慨的语句是( D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解析:A、B、C三项涉及三个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难觅的感慨,只有D项合乎题意。
9.下列诗句各表现什么季节的景色?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⑤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A.春③⑧ B.夏⑦
C.秋②④ D.冬①⑤⑥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