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课时扩展练****语文版必修三)
(一)
一把炒米
(1)炊事班老班长和一个大个子战士,还有一个小个子战士;有一次作战中没有突围出去,与队伍失去了联系,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苇子沟的山上。
(2)已经第七天了。
(3)这七天,三人是靠吃野菜啃树皮活过来的。
(4)此时,三人都无力地靠在一棵粗壮的老榆树上,三人的目光都很贪婪地望着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
(5)望着那一把炒米,老班长的喉蠕动了几下,小个子战士艰难地咽下唾沫,大个子战士的那张嘴很大地张着……
(6)谁也没敢动那一把炒米,老班长有话: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许动。这句话是昨天夜里老班长端着枪说的。
(7)昨夜里,老班长刚刚眯瞪,就被一阵撕扯声惊醒。老班长睁眼一看,见是大个子战士和小个子战士争夺米袋里的那一把炒米。
(8)老班长愤怒地抓过枪,拉上枪栓骂道:“妈个蛋,都给我住手!这米不到关键时刻谁也不能动,谁动我就崩了谁!”
(9)第八天夜里,夜色漆染一样的黑,老班长拿过那个米袋,走到大个子战士面前说:“你赶快把这把米嚼下去,趁今晚上没月亮,天黑突出去。我们在北面打枪把敌人吸引过来,你就在南面突围。突出去找到部队来救我们。”
(10)大个子战士激动地接过米袋,稍迟疑一下就把米抓到嘴边。小个子战士忽然冲上去,一把抢过米袋对老战士说:“还是叫我吃吧!我个子小,突围灵。”
(11)老班长被小个子战士的突然举动激怒了。他夺过米袋,一拳就打在小个子战士的鼻子上,骂道:“混帐小子,灵巧个屁,个子顶不住枪杆高!”
(12)小个子战士就不再言语,流着泪抹着鼻内流出的殷红的血。
(13)大个子战士狼吞虎咽地把那把米嚼了进去。
(14)突围开始。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在北面山坡上的一阵枪声把敌人吸引了过来。
(15)突围出去的大个子战士,回望着苇子沟的北山时,那里的枪声正一阵紧似一阵……
(16)几天以后,大个子战士带着队伍来营救老班长和小个子战士时,却在苇子沟的北坡上,发现了老战士和小个子战士布满了弹孔的尸体。
(17)大个子战士痛悔地仰天长哭之后,和其他战士一起把二人的尸体掩埋在苇子沟的北山上。
(18)几十年过后,一个大个子将军来到苇子沟,在苇子沟的北山上,立下一块墓碑,上写:“革命烈士刘冬生父子之墓”。
1.三个战土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是为了突出什么?
2.小说安排了两个小战士两次“抢米”的细节,老班长的两次态度分别是怎样的?这两处细节描的作用是什么?
3.你认为文段(9)中的划线句子,是老班长说的真话吗?谈谈你的看法。
4.文段(12)中写小战士“流着泪”,结合全文思考一下,小战士为什么流泪?
5.你认为小说最为震撼我们的是第几段?结合全文,从结构上谈谈这一段的作用。
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和主题。
(二)
彩蒲台的苇
孙犁
⑴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草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那么紧。人 ,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⑵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