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谈中国诗
课后训练案
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jiao) 谙熟(ān)
悲天悯人(mǐn) 数见不鲜(shuò)
B.颦蹙(cù) 扩展(kuō)
情不自禁(jīn) 针砭时弊(biān)
C.执拗(niù) 逍遥(xiāo)
鸢飞鱼跃(yì) 亘古未有(gèn)
D.叫嚣(xiāo) 踌躇(chú)
一蹴而至(cù) 绰绰有余(chuò)
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扩”应读“kuò”;C项,“鸢”应读“yuān”。
答案:D
2.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 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 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 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 浮光掠影
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根据适用的对象选择“一蹴而就”。“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这里是谈对巴黎的印象,所以用“浮光掠影”。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两句诗,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在读者心中营造了“甜美的忧郁”这种境界。
B.节日临近,商家纷纷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C.当前,作为网络问政新形式,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解析:A项,句式杂糅。“原因之一”和“是因为”杂糅。B项,不合逻辑。“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应改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D项,成分赘余。“当务之急”的“务”与“工作”表意重复,应删除“的工作”。
答案:C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国人向来重视情理结合,讲求以理节情的平衡。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说,看文人画要“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的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A.这种人文性的心理满足不仅仅构成了中国画的基本要素,它本身往往也是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
B.中国画的基本要素不仅仅由这种人文性的心理满足构成,它本身往往也是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
C.它本身往往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