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具有十分高远的政治理想,堪称“夫子之道至大”。但这位胸怀兼济之志的盛德君子,却遭遇了四处碰壁,失意落魄的人生尴尬。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的当政者的确多是些“不足算”的“半筲之人”;另一方面儒学的仁政理想,与传统社会专制制度背离。尽管孔子陷入欲入世而不得的尴尬境地,他仍然满怀入世救世的热忱,以“内圣”之学为本,随时准备为朝廷和百姓服务,以匡救无道的现实政治,实现圣王德治的大同理想。
1.字音字形
(1)韫(yùn)椟而藏诸
(2)佛肸(bì xī)以中牟畔
(3)好从事而亟(qì)失时
(4)涅而不缁(zī)
(5)吾岂匏(páo)瓜也哉
(6)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
(7)日月逝(shì)矣,岁不我与
2.重要词语
(1)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yù,参与,介入
(2)仪封人请见:边界
(3)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忧虑,担心
(4)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月份周而复始,即一年
(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忧虑
(6)求善贾而沽诸:贾,商人。一说读jià,同“价”。沽,卖
(7)末之也已:末,无;之,往;已,止,罢休
(8)怀其宝而迷其邦:混乱。这里指任其混乱
(9)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屡次
3.通假字
(1)公山弗扰以费畔:通“叛”,反叛
(2)归孔子豚:通“馈”,赠
(3)遇诸塗:通“途”,道路
(4)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通“智”,聪明
(5)子路不说:通“悦”,高兴
(6)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通“智”,聪明
(7)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通“伺”,伺察
4.“其”字的用法
(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
(2)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
(3)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第三人称代词,“他”
(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5)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词类活用
(1)从者见之:使动用法,使得以进见
(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使动用法,使……完美
(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用法,使……拜见
(4)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使动用法,使……迷乱
6.特殊句式
(1)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把……怎么办
(2)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把……怎么样
(3)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介词短语后置
(4)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宾语前置
(5)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对……怎么说
(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宾语前置
7.成语积累
(1)待贾而沽:贾,价;沽,卖。等待好价钱才卖。比喻怀才者等待有人赏识重用才肯出仕效力。
(2)道不同,不相为谋:思想主张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3)岁不我与:与,等待。时间不等待我们。既表示时机错过,追悔莫及,亦谓时间不多,须抓紧时机。
8.名句积累
(1)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语段赏析
1.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