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首先一层意思是“知”,“知”也就是明察世态、洞悉政局。“知其不可”是孔子与当时的隐者、智者的共识。然而,在别人“知其不可”明哲保身的时候,孔子挺身而出,急流勇进。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要做疾风中挺立的劲草,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理想。这是孔子的独特之处,故而不同凡响。
“知其不可而为之”,固然是对孔子政治实践的评说,但又毋宁说是对孔子忠于理想的精神的描述;因为孔子的全部政治实践都渗透了忠于理想、坚持理想的执著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给予孔子的政治实践以独特的光彩。
孔子当了两千年的“至圣先师”,不能算是他的成功;一生追求理想而始终四处碰壁,也不能算是他的失败。因为孔子一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正是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感动着当时的人们,也激励着后人。孔子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却在对理想的追求中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1.字音字形
(1)殆(dài) (2)桀溺(nì) (3)接舆(yú)
(4)怃然(wǔ) (5)耰而不辍(yōu chuò) (6)黍(shǔ)
(7)击磬(qìnɡ) (8)荷(diào)
2.重要词语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匡正,挽回;追,及
(2)趋而辟之:快步走
(3)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改变,改革
(5)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扛,担
(6)不仕无义:宜,指应该遵守的礼法和道德规范等
(7)果哉!末之难矣:末,没有,不;难,辩驳
(8)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完了,结束
(9)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而,语气词“吧”;殆,危险
3.通假字
(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通“避”,逃避
(2)植其杖而芸:通“耘”,除草
4.“与”字的用法
(1)是鲁孔丘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介词,和、跟
(3)不得与之言:介词,和、跟
(4)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介词,和、跟
(5)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语气助词,表疑问,通“欤”
5.词类活用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止,使……停下来,留;食,让……吃;见,让……拜见
(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使动用法,洁,使……洁
6.特殊句式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介词宾语前置
(2)晨门曰:“奚自?”:介词宾语前置
(3)有心哉,击磬乎:主谓倒装
(4)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宾语前置
7.成语积累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以往的已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来得及挽回。
(2)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成而偏要去做。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四肢。不勤,不劳动。不参加劳动,分不清五谷。
8.名句积累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3)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语段赏析
1.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赏析 因为我忝居大夫之列,所以不敢不报告。
孔子十分注重在一个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阋于墙的时代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为此十分注重维